English

食品加工环境微生物监控 — 监控指标的选择

发布时间:2022-09-09    浏览次数:3499

来源:六扇门Study

食品加工过程微生物监控示例

GB 14881 在附录 A 中提出,“应以能够评估加工环境卫生状况和过程控制能力的指示微生物(如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酵母霉菌或其他指示菌)为主, 必要时也可采用致病菌作为监控指标。

根据研究文献及历史数据显示,约 90% 的食源性致病菌来自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此外,还需要基于原料组分、加工环境、产品特性、 储存和运输条件等多种因素进行风险评估,举例,如下图(下图来自知网论文中内容)。

微生物生产环境及食物

常见问题:

小六,为啥多用指示菌作为环境监控目标菌呢?

1.致病菌的检出属于小概率事件,其背后的发生概率与指示菌的含量有密切关联,所以,我们通过检测指示菌(相对容易的事情)从而来降低致病菌污染(重大事件)发生的的风险。

2.环境中致病菌污染率和浓度都很低,常规方法很难检出,但指示菌数量较多,容易检测和计数。

3.指示菌同致病菌有相似的PH、营养、温度、水分等,检测指示菌具有一定代表性。

4.可操作性强,指示菌检测操作方法简单,一般的实验室都可以完成。

小六,我还有一个问题,肠杆菌科和大肠菌群选择哪个好一些?

更推荐使用肠杆菌科。
1.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是一大类革兰氏阴性菌,我们熟知的一些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都属于肠杆菌科。
大肠菌群并不是一个分类学名称,没有肠杆菌科的定义准确。对于食品加工的卫生指示菌来说更科学合理。

2.肠杆菌科整体上对环境的耐受性更强,非常容易在清洁不良的区域进行定殖,特别是在食品生产中的干燥环境,大肠菌群可能无法生存,但是致病性的肠杆菌科可能会存在。

3.肠杆菌科包括了大肠菌群,同时还包括沙门氏菌、克罗诺杆菌属等,因此如果肠杆菌科呈阴性,基本可以判定产品中的沙门氏菌或者克罗诺杆菌属含量较低,在欧洲食品行业中广泛使用。

小六,再说说致病菌吧,主要监测对象有哪些?

致病菌监测对象主要有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克罗诺杆菌属等。

小六,详细说说嘛

好滴,小六就来说一说。
低水分活度的固体和半固体产品,如奶粉、巧克力、坚果、干制豆制品等需要重点关注沙门氏菌;婴幼儿配方食品等要重点关注克罗诺杆菌属;即食类冷藏食品重点关注单增李斯特菌。

举个例子,比如婴幼儿配方食品需要重点监测克罗诺杆菌属和沙门氏菌,环境中会以肠杆菌科作为重点监控对象,克罗诺杆菌属和沙门氏菌定期监测。像即食食品、冰激凌、奶酪等会重点监测单增李斯特菌,它们的生产环境就需要重点监测李斯特菌属,单增李斯特菌定期监测。
监测对象的细化还要考虑分区和频率哦!

小六,我又冒出一个问题,空气中需要做致病菌监测吗?

空气中不需要滴,一般使用指示菌作为监测目标,如菌落总数、霉菌酵母。

谢谢小六的分享

不客气哦,非常感谢小伙伴与我们一起探讨学习。
欢迎关注我们公众号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