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总大肠菌群检验方法中培养基成分分析及作用
发布时间:2024-04-24 浏览次数:827
培养基是微生物检验中常用的一种实验室试剂,主要用于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能量、生长因子等物质和适宜的生长环境。常见的培养基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培养基。
具体来说,培养基在微生物检验中的作用包括:
1. 提供营养物质:培养基中含有细菌或真菌所需的碳源、氮源、磷源、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能够满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需要。
2. 提供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需要特殊的生长因子才能生长,如某些细菌需要血红蛋白、NAD等,培养基可以添加这些生长因子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
3. 维持适宜的生理状态:培养基可以调节pH值、温度、氧气浓度、盐度等因素,使微生物处于适宜的生理状态,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4. 检测微生物数量:通过培养基上的特定反应,如酶底物法、品红亚硫酸钠法等,可以检测微生物的数量和质量。
总之,培养基是微生物检验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实验室试剂,能够提供微生物所需的营养和环境,促进其生长和繁殖,从而为微生物检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新版的 GBT 5750.12-20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第12部分:微生物指标》中提供了三种总大肠菌群的检验方法,其培养基的成分作用如下:
一、多管发酵法
1.1 乳糖蛋白胨培养液成分及其作用如下:
a) 蛋白胨:提供细菌所需的氮源和碳源,促进细菌的生长。
b) 牛肉膏:提供多种氨基酸和营养物质,促进细菌的生长。
c) 乳糖:为大肠杆菌等肠道细菌提供碳源,促进它们的代谢。
d) 氯化钠:调节培养基的渗透压,保证培养基中的离子平衡。
e) 溴甲酚紫乙醇溶液(16 g/L):是一种指示剂,将在发酵过程中变色,用于判断菌落形成和数量。
f) 纯水:作为培养基的溶剂,保证培养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这些成分共同作用,能够提供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促进水中总大肠菌群的生长和繁殖,并且通过溴甲酚紫乙醇溶液的变色反应,可以判断菌落形成和数量。
1.2 伊红美蓝培养基各成分的作用如下:
a) 蛋白胨:为细菌提供氮源和碳源,促进细菌的生长。
b) 乳糖:为大肠杆菌等肠道细菌提供碳源,促进它们的代谢。
c) 磷酸氢二钾:调节培养基的pH值,使其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d) 琼脂:作为凝胶剂,使得培养基能够固化。
e) 纯水:作为培养基的溶剂,保证培养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f) 伊红水溶液(20.0 g/L):是一种指示剂,将在发酵过程中变色,用于判断菌落形成和数量。
g) 美蓝水溶液(5.0 g/L):也是一种指示剂,将在发酵过程中变色,用于判断菌落形成和数量。
这些成分共同作用,能够提供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促进水中总大肠菌群的生长和繁殖,并且通过伊红美蓝指示剂的变色反应,可以判断菌落形成和数量。
二、滤膜法
2.1 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各成分的作用如下:
a) 蛋白胨:为细菌提供氮源和碳源,促进细菌的生长。
b) 酵母浸膏:提供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促进细菌的生长。
c) 牛肉膏:为细菌提供营养和生长因子,促进细菌的生长。
d) 乳糖:为细菌提供碳源和能量,促进细菌的生长。
e) 琼脂:作为培养基的凝胶剂,使培养基凝固。
f) 磷酸氢二钾:调节培养基的pH值,使其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g) 无水亚硫酸钠:具有抗氧化作用,保护培养基中的细菌不被氧化破坏。
h) 碱性品红乙醇 [φ (C2H5OH)=95 %]溶液(50.0 g/L):是一种指示剂,能够区分产酸和产气的细菌,使其呈现红色或粉红色。
i) 纯水:作为培养基的溶剂,保证培养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这些成分共同作用,能够提供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促进水中总大肠菌群的生长和繁殖。通过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的特殊配方,能够区分产酸和产气的细菌,并且使其呈现红色或粉红色,从而进行总大肠菌群的检测。
三、酶底物法
3.1、MMO-MUG培养基各成分的作用如下:
a) 硫酸铵:提供氮源,促进细菌的生长。
b) 无水硫酸锰:作为酶的辅因子,促进酶在催化反应过程中的活性。
c) 无水硫酸锌:作为酶的辅因子,促进酶在催化反应过程中的活性。
d) 无水硫酸镁:提供镁离子,促进酶的活性。
e) 氯化钠:调节培养基的渗透压,保证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
f) 氯化钙:提供钙离子,促进细菌的生长。
g) 亚硫酸钠:具有抗氧化作用,保护培养基中的酶不被氧化破坏。
h) 两性霉素 B(Amphotericin B):是一种抗真菌药物,用于防止培养基中的真菌污染。
i) 邻硝基苯-β-D-吡喃半乳糖苷(ONPG):是一种酶底物,在酶的作用下会被分解,产生黄色产物,用于检测细菌的数量。
j) 4-甲基伞形酮-β-D-葡萄糖醛酸苷(MUG):也是一种酶底物,在酶的作用下会被分解,产生蓝色产物,用于检测细菌的数量。
k) 茄属植物萃取物(Solanium 萃取物):为细菌提供营养和生长因子,促进细菌的生长。
l) 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钠盐(HEPES 钠盐):调节培养基的pH值,使其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m) N-2-羟乙基哌嗪-N-2-乙磺酸(HEPES):同样用于调节培养基的pH值。
n) 纯水:作为培养基的溶剂,保证培养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这些成分共同作用,能够提供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促进水中总大肠菌群的生长和繁殖,并且通过ONPG和MUG酶底物的分解反应,能够产生黄色或蓝色产物,用于检测细菌的数量。
原标题:“方法解读1:水中总大肠菌群检验方法中的培养基”
来源:环凯转载于“辽宁水协”公众号,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说明:文章、视频、图片等所有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若有侵权内容及其他涉法内容,请及时联系删除或修改,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