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铕离子磁捕获和荧光传感的检测致病细菌方法
发布时间:2024-09-20 浏览次数:102
由食源性致病细菌引起的疾病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许多人因致病细菌感染而生病或死亡。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这些病原体通常存在于复杂的样本中。传统方法使用耗时的过夜培养,然后进行生物检测。为了预防食源性致病菌引发的爆发,开发能够快速分离和检测复杂样本中致病细菌的分析方法非常重要。
磁性纳米颗粒(magnetic nanoparticles, MNPs)由于其磁性特性,可用于从复杂样本中富集和分离目标细菌,从而避免了耗时的过夜细菌培养。铁氧化物MNPs通常与不同的金属氧化物、聚合物、适配体、抗体、蛋白质、葡萄糖、肽和抗生素等进行修饰,以作为亲和探针靶向细菌。磁性金属离子,如Fe³⁺、Co²⁺、Ni²⁺和Gd³⁺,通过锚定在细菌表面上,使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具有磁性。由于细菌表面含有作为硬路易斯碱的含氧官能团,根据硬软酸碱理论,这些磁性金属离子作为硬酸或边界酸与细菌表面结合。磁性金属离子与细菌复合物具有高密度的磁性金属离子,可以通过简单放置外部磁体来轻松分离。
Eu³⁺作为一种生物传感探针,由于其荧光特性,已被广泛用于检测各种目标分析物。Eu³⁺还表现出顺磁性,这使其成为磁性探针的潜在候选者。此外,Eu³⁺作为硬酸与含氧官能团具有高亲和力。尽管Eu³⁺作为磁性探针用于细菌捕获尚未有报道,但其独特的荧光和磁性使其成为一种检测细菌的潜在工具。
近日,台湾阳明交通大学应用化学系Yu-Chie Chen团队在Analytical Chemistry期刊上发表了题为:Europium Ion-Based Magnetic-Trapping and Fluorescence-Sensing Method for Detec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的论文。
为了解决该问题,该研究旨在开发一种利用Eu³⁺的荧光和磁性双重功能检测致病细菌的快速传感方法。实验中使用了Eu³⁺乙酸盐作为磁性探针,并通过与四环素(tetracycline, TC)结合增强其荧光。使用的细菌包括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分别在特定培养基中培养。利用外部磁铁实现磁性分离,随后通过荧光光谱和MALDI-MS分析捕获的细菌。
首先使用了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J96、鲍曼不动杆菌)作为模型样品,研究了Eu³⁺是否可以用作磁捕集探针。图1A显示了仅含有Tris缓冲液的Eu³⁺溶液的照片,而图1B显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Eu³⁺捕集后经过磁性分离的照片。在每个样品瓶的右侧放置了一个磁铁。仅含有Eu³⁺的样品中未观察到沉淀或磁性复合物,但在含有Eu³⁺-细菌复合物的样品中,瓶子靠近磁铁的一侧可见明显的白色斑点(红色圆圈标出)。其他模型细菌与Eu³⁺混合后也观察到了类似现象。这些结果表明,Eu³⁺可以用作捕集探针,用来磁性分离这些模型细菌。此外,Eu³⁺-细菌复合物显示出显著增加的磁性,使其在放置外部磁铁后更易于聚集。
图2 磁性Eu³⁺-细菌复合物的检测。(A) 图为仅含有pH 8的Tris缓冲液(0.39 mL)的空白样品照片,(B) 图为加入Eu³⁺(75 mM, 10 μL)处理后制备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样品(0.39 mL, 0.5 mg/mL)的照片。样品在微波炉中加热(功率:180 W,时间:2.25 min)后,通过外部钕磁铁(约4000 G)进行磁性分离。照片在常规光照条件下拍摄。红色椭圆标记了磁性Eu³⁺-细菌复合物的位置。
进一步研究了该方法是否适用于定量分析。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模型细菌,研究了不同细菌浓度下的荧光强度变化。根据校准曲线,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限为约3.5×10⁴ CFU/mL。
图3 定量分析。(A)-(C)使用Eu3+ (75 mM, 10 μL) 作为捕获探针,然后进行冲洗、漂白处理 (0.0625 %) 和添加 TC (30 μM, 30 μL),获得含有不同浓度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样品 (0.39 mL) 的荧光光谱 (λex= 394 nm)。进行了三次重复。浓度为1 mg mL-1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当于7.86*109 CFU mL-1。
此外,研究了可能存在于真实样品中的干扰物质对传感结果的影响。干扰物质包括钾、钠、镁、钙等离子,以及葡萄糖、蔗糖、苹果酸和抗坏血酸等。通过实验分析,发现某些干扰物质(如Mg²⁺和抗坏血酸)会影响传感结果,降低荧光强度;而苹果酸则会增强荧光强度。然而,当所有干扰物质同时存在时,整体干扰效应很低,说明正负效应相互抵消。
图4 干扰物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柱状图显示了荧光强度(616 nm)测试的汇总结果。灰色柱表示含有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0.2 mg/mL)和干扰物质的样品,蓝色柱表示仅含有干扰物质的样品。所有样品都在Tris缓冲液(pH 8)中制备,加入了Eu³⁺(75 mM, 10 μL)作为捕集和传感探针,随后进行漂白剂处理并加入四环素(TC, 30 μM, 30 μL)。
研究人员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在模拟真实样品中的应用。向500倍稀释的苹果汁中加入五种不同浓度的蜡样芽孢杆菌,使用本方法进行捕获和感应。图3A显示了得到的荧光光谱,并根据荧光光谱在616 nm处的强度与样品中添加的蜡样芽孢杆菌的浓度的关系得出图3B。因此,估计样品中的蜡状芽孢杆菌浓度为499 ng mL−1,接近加标浓度500 ng mL−1。
图5 使用标准加入法定量分析苹果汁样品中的蜡样芽孢杆菌。(A)使用我们的捕获和传感方法后获得的含有蜡样芽孢杆菌(500 ng mL−1)的苹果汁样品的代表性荧光光谱,其中添加了不同浓度的蜡样芽孢杆菌。进行了三次重复。(B)根据图(A)中的结果得出的相应图。
综上所述,通过消除耗时的过夜培养步骤,该研究首次报道了Eu³⁺可以作为捕集和传感探针双重功能的材料用于检测细菌。通过使用外部磁铁,Eu³⁺-细菌复合物能够在样品溶液中轻松分离,同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限达到了10⁴ CFU/mL。该方法的关键优势在于其简单性和快速性,使其成为潜在的便捷检测工具。其快速筛选能力为快速高效识别细菌的存在打开了新的可能性,这在保护公共健康和食品安全方面至关重要,尤其是细菌污染对公共卫生构成显著威胁。
此外,该方法还可以扩展应用于真菌和病毒的检测。该方法已经展现了在检测黑曲霉孢子和慢病毒方面的潜在应用,结果表明与空白样品相比,黑曲霉孢子和慢病毒的颜色明显不同。然而,仍需进一步探索优化实验条件,以评估该方法对其他实体(如真菌和病毒)的敏感性。
论文来源:https://doi.org/10.1021/acs.analchem.4c00655
来源:微生物安全与健康网,作者~段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