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细菌CO₂培养箱的温度为什么设置为35℃而非37℃?

发布时间:2025-05-14    浏览次数:18

CO2培养箱是一种用于细胞和微生物培养的实验室设备,其主要功能是通过精确控制箱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CO2)和氧气浓度(O2)等参数,为细胞生长提供一个恒定且受控的环境。病原菌在37°C时表现出最佳的生长和繁殖能力,这使得它们在人体内或宿主环境中能够迅速增殖并引发疾病,那为什么温度却设置为35℃呢!

根据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分类标准主要依据其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的生长情况。细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嗜冷菌(Psychrophiles)
生长范围:-5℃至30℃
最适生长温度:15℃至20℃
嗜冷菌通常生活在低温环境中,如极地、冰川和寒冷的海洋。

2、嗜温菌(Mesophiles)
生长范围:10℃至45℃
最适生长温度:30℃至37℃
嗜温菌是大多数细菌的类别,包括病原菌。它们适应于接近人体体温的环境,如37℃。

3、嗜热菌(Thermophiles)
生长范围:25℃至95℃
最适生长温度:50℃至60℃
嗜热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如温泉、地热区和高温堆肥。

细菌生长周期

4、极端嗜热菌(Hyperthermophiles)
生长范围:高于80℃
最适生长温度:通常在80℃以上
这些细菌生活在极端高温环境中,如深海热液喷口和地热区。

那为什么细菌CO₂培养箱的温度通常设置为35℃而非37℃,原因有以下几点!!!

1、避免温度波动的影响
培养箱的温度控制存在一定误差(通常为±1-2℃)。 若设定为37℃,实际温度可能升至38-39℃,这会超出某些细菌(如李斯特菌)的耐受上限,抑制其生长。 而设定为35℃时,误差范围落在33-37℃,覆盖了大多数临床常见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33-37℃),确保了培养的稳定性。

2、支持特殊菌群的生长
部分环境菌(如荧光假单胞菌)或病原菌(如结肠炎耶尔森菌)在37℃无法生长,但降低2℃至35℃可促进其增殖。 此外,某些真菌(如白念珠菌)在35℃更易形成典型菌落,便于临床鉴定。

3、优化实验观察条件
较低温度(35℃)有利于细菌鞭毛的活性观察和染色。 例如,在37℃时鞭毛活动可能减弱,而稍低的温度能维持其运动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细菌生长周期及代谢特点

4、温度对生长速率的权衡
虽然37℃是许多细菌的理论最适温度,但实验表明,降低2℃对生长速度的影响比升高2℃更小。 即使温度略低(如35℃),细菌仍能在较宽范围内有效生长,而设备误差导致的温度波动对结果影响更可控。 

5、兼顾真菌培养需求
对于深部组织样本(如痰液、血液),35℃更接近人体实际温度,同时能促进真菌与细菌的混合生长,满足临床检测的多样化需求。 

所以,培养温度为35℃这样的设置是综合考虑设备精度、微生物多样性及实验操作需求后的折中选择,既保证了大多数细菌的稳定生长,也避免了高温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来源:环凯转载于检验世界公众号,作者~小石学检验 ;
说明:文章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不当,请及时与小编联系删除或修改,欢迎指正!

环凯数字化智能电热恒温培养箱